读书心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文学术 > 读书心得

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二十八:托起那个最真实的你,不必修辞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见素抱朴

 ——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二十八:托起那个最真实的你,不必修辞

 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最美的形式;

 最朴实的内容就是最美的内容;

 最自然的表现就是最美的表现。

 《老子》尚俭尚朴,他看到“五音”让人神迷,“五色”令人目眩。由此提出最美的音乐是“无声”——“天籁”之音——道(自然)的诉述;提出最美的形象是无形——天姿本在——自然(道)之趣。更主张人与天、地、道同为“域中”“四大”(《老子》第二十五章),人要守自然本性,抑制轻薄的表现欲望,像圣贤一样“被褐而怀玉”(《老子》第七十章),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。由此,老子认为体现着老百姓文化存在的艺术则要“见素抱朴”(《老子》第十九章),托起那个最本旨的你,哪怕是一如“被褐而怀玉”的圣人与贤者,也不必修饰。

 很多时候,甚至有不少的人都说《老子》是反对美的,因为有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之”(《老子》第二章)那么一句话。其实,由此可知的应当是《老子》不赞成(实在说不上反对)那种为美而美的行为,不赞成艺术的唯美主义,不赞成脱离老百姓文化存在的畸形美,而是主张朴实美、自然美、本真美,主张舍去以“私”与“欲”为本的、世俗的装腔作势和扭捏作态,而回归天然,重视天姿与天趣。《老子》里对此没有说错,人类走到今天,民族走到今天,中国的艺术与中国的书画走到今天,证明了社会文化发展与文明的进步,都是在去掉奢华与浮躁,从作为人类存在应有的那个本然基础上一步步走过来的。

 书画也是这样。唐玄宗时期,画家李宗训的着色山水名气极盛。他是皇室成员,着色用金色,以金碧辉煌而一展皇家的豪华气派。但他是不肯见素抱朴了。就在这个时候,吴道玄的疏笔画出现了,吴、李同领御命画蜀道风光,李用三个月,吴用一天,同样得到玄宗皇帝的赞誉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王维的水墨山水出现了。它与以前山水画的不同之处是,以水与墨为色,不用他色,这又有点接近《老子》的不以“五色为美”而是“以无为色”了。王维虽是佛教徒,但与道家的思想也相近了,在那样的艺术与审美氛围中,也是见素抱朴了。后来着色山水也式微了,水墨山水渐领绘画风骚。审美时代变了,审美追求变了。在一定意义上,水墨山水离老百姓更近一点,因为它更朴实。

 艺术同许多社会事物一样,朴实是它的根本。虽然因为朴实和朴实带来了一大堆的“平”,如平凡、平常、平庸等等,但有一点应当明白,朴实是存在之本,生命之源。比起红花与绿叶,种子不仅不够美丽,而且朴实得简直让人不肯多看一眼。但花朵容易凋落,绿叶也易枯萎,当红花与绿叶消失时,只有真朴的种子,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新的生机。艺术与审美也是这样,当形式被过于炫耀“美丽”时,它一定是排斥朴实的内容的。而朴实作为种子,又成为内容的新载体。这是一个伟大的使命,花朵不能承担,绿叶也不能承担,因为它们把自己展开到了极致,失去了后续的动力。

 只要你是种子,就不必叹息自己不够美丽。“见素抱朴”,连《老子》对你也深深地不离不弃。

 

 

郗吉堂 旭宇